脊髓空洞症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 称为脊髓空洞症 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本症发病较为缓慢 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 以痛 温觉减退与消失 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 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
- 目录
-
1.脊髓空洞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脊髓空洞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脊髓空洞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4.脊髓空洞症应该如何预防
5.脊髓空洞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脊髓空洞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脊髓空洞症的常规方法
1.脊髓空洞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 发病原因
确切尚不清楚 可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两类 后者罕见。
1 先天性脊髓神经管闭锁不全 本病常伴有脊柱裂 颈肋 脊柱侧弯 环枕部畸形等其它先天性异常支持这一看法。
2 脊髓血液循环异常引起脊髓缺血 坏死 软化 形成空洞。
3 机械因素 因先天性因素致第四脑室出口梗阻 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向蛛网膜下腔受阻 脑脊液搏动波向下冲击脊髓中央管 致使中央管扩大 并冲破中央管壁形成空洞。
4 其他 如脊髓肿瘤囊性变 损伤性脊髓病 放射性脊髓病 脊髓梗死软化 脊髓内出血 坏死性脊髓炎等。
二 发病机制
1 先天性大体有四种学说
(1)Gardner的流体力学理论:1958年开始 Gardner报道了大量ChiariⅠ型畸形伴脊髓空洞症的病例 他推测由于枕大孔区的梗阻(先天畸形或蛛网膜炎等) 使脑脊液不能从四脑室流出 脑脊液在脉络膜丛动脉源性搏动的作用下 就会不断冲击脊髓中央管 使其扩大 并破坏中央管周围的灰质 形成空洞。手术中也发现四脑室与中央管是交通的;部分病人脑室造影时 可观察到造影剂经四脑室进入中央管;经皮肤穿刺向空洞内注入空气 气体也可溢入四脑室;而且空洞内液体蛋白含量低 与脑脊液相似。但也有不同意见:部分病人在造影 手术及尸检中未发现四脑室与中央管的交通;腰穿注入造影剂虽不流入四脑室 但空洞可显影;部分空洞与中央管分离 并且是多房的。有的学者计算了脉络丛动脉源性搏动的压力 发现压力很小 不可能造成空洞。另外此学说无法解释延髓空洞症的产生。
(2)Williams的颅内与椎管内压力分离学说:1969年以来 Williams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对脑室 空洞及蛛网膜下腔做了压力测定。认为人在咳嗽 打喷嚏及用力时 可引起颅内及椎管内静脉压上升 使脑脊髓蛛网膜下腔的压力随之升高 此时正常人是通过脑脊液在蛛网膜下腔的往返流动来平衡的。而有小脑扁桃体轻度下疝的病人 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 就出现了压力的不平衡。Williams发现在咳嗽初期 腰部蛛网膜下腔的压力高于基底池 以后则相反。由此他推测小脑扁桃体可能有活瓣作用 当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升高时 脑脊液可上推下疝的扁桃体而流入颅内;随着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的下降 小脑扁桃体再度下疝 使脑脊液不能回流 造成颅内压增高 促使脑脊液从四脑室向中央管灌注 这是颅内与脊髓 中央管与脊髓外产生的压力差 Williams称为脑脊液压力分离。这个压力差反复间断地作用很多年 就可以形成交通性脊髓空洞症。通过空洞穿刺及动物实验也发现空洞内压力高的特点。部分病人在咳嗽用力时 也有症状加重的临床报道。脊髓空洞症病人中央管与空洞的交通不是一直开放的 由于枕大孔处组织反复受压及其他原因 可以关闭。由此在空洞的进展上提出了脑脊液冲击理论 在枕大孔明显受压的病人 当咳嗽等用力时 脊髓蛛网膜下腔的压力突然升高 由于不能向颅内传递 就向脊髓内空洞传递 因空洞的开口被关闭或有活瓣作用 空洞内液体不能流入颅内 就向上面中央管旁的灰质冲击 久而久之 空洞逐渐向上扩展 并在脊髓空洞的基础上形成延髓空洞。由此说明延髓空洞不可能单独存在 此点与临床观察相符。
(3)脑脊液脊髓实质的渗透学说:1972年Ball在脊髓空洞症的尸检中发现脊髓实质内血管周围间隙的明显增宽 他在空洞内注入墨汁可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 并在局部形成一些小池 特别是脊髓背侧白质明显。由此推测由于枕大孔区畸形 静脉压及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反复一过性的升高 长期作用于脊髓 使血管周间隙逐渐扩大 脑脊液由此渗入而形成空洞。1979年Aboulker提出神经轴突组织是能透过水的 脑脊液可沿神经组织向脊髓内渗透。临床上也有报道术中确实证实四脑室与中央管无交通的病人 在延迟脑脊液造影像上空洞可显影 而且部分空洞远离中央管 多偏在靠近脊髓表面最近的后角部分等。
(4)循环障碍学说:Netsky在脊髓空洞症病人尸检中发现髓内有血管异常 特别是后角明显。他推测随着年龄的增长 异常血管周围可发生循环障碍而导致空洞。脊髓对脑脊液的灌注或冲击的损害有保护性机制 胶质纤维增生 这些纤维会影响脊髓实质的血液供应 缺血可能是空洞产生及进展的原因之一。脊髓实质(主要在后角)先天性异常并不是发病的惟一因素。脊髓后角先天异常 加之枕大孔区畸形及静脉压等因素 使脑脊液很容易从先天异常侧的脊髓后根侵入 在局部形成空洞 随着空洞的扩展可与中央管交通 继之中央管逐渐扩大 最后可与四脑室相通。
2 后天性多由脊髓肿瘤 蛛网膜炎及外伤等因素引起。外伤可使脊髓中心部坏死 造成渗出液及破坏产物的积聚 使渗透压升高 液体潴留 由于髓内压力升高 可破坏周围组织 使空洞逐渐扩大。动物实验中发现 在切断的脊髓断端附近出现一些微小囊肿 由此可推测这些囊肿的破裂 汇合可能是空洞形成的原因。对于蛛网膜炎后的脊髓空洞症 主要由于缺血及静脉栓塞造成。脊髓肿瘤引起的脊髓空洞症主要与肿瘤细胞分泌蛋白性液体有关。
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复杂 枕大孔区畸形或梗阻是导致空洞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每个人的 体质及机体代偿能力的不同 空洞的形成和发展也各不相同 所以应根据临床特点及病期的不同 进行不同探讨及综合分析。
脊髓空洞症多发生于颈段及上胸段的中央管附近 靠近一侧后角 形成管状空洞 可延续多个脊髓节段 并不一定与中央管相通。在脊髓横断面上 可见空洞腔占据了大部分的髓质 前角背侧也可受累 前后连合结构常被破坏。随着空洞腔的进一步发展 后角也可受累 甚至包括后索的腹侧。空洞可局限于脊髓的一侧 也可占据两侧。空洞形状不一 在脊髓同一平面有可能存在多个空洞腔 它们可相互隔开 也可互相联通。此症有的与延髓空洞同时存在。空洞向上有延至脑桥与中脑者。腰段以下空洞症较少见。少数情况于脊髓末端见有小的空洞 并且与脊柱裂共存。
脊髓受压变性常是空洞扩大之必然结果。空洞部位脊髓呈梭形膨隆 颜色变淡 软膜血管减少。空洞可位于中央或偏于一侧 或偏于前或后 使脊髓灰质 侧索 后索受压变性。空洞之壁光滑 为增生的胶质及趋于变性的神经纤维 颜色变白 周围的神经纤维呈现水肿。晚期脊髓空洞巨大者 脊髓组织菲薄 可造成椎管腔的梗阻。
依照病理状况 脊髓空洞症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交通性脊髓空洞症 即脊髓空洞与第四脑室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相交通 常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Ⅰ型与Ⅱ型畸形。它可能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些异常因素的作用所致 例如脊髓中央管可能在较高的脑脊液压力的作用下 液体不断渗漏入周围神经组织 使之发生持续性扩张而形成本病;另一类为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 空洞与脑脊液循环通路不相交通。它的形成与髓内肿瘤 外伤性截瘫和一些变性疾病有一定关系。
2.脊髓空洞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脊髓空洞症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 如脊柱侧弯或后突畸形 隐性脊柱裂 颈枕区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和弓形足等。
病变发展损及锥体束及锥体外束后 下肢逐渐出现痉挛性瘫痪 同时双下肢锥体束征阳性。当一侧颈髓受损后 破坏了下行的交感纤维 同侧可出现Hornor综合征。较常见的自主神经障碍 有皮肤营养障碍如皮肤角化 汗毛减少 血管舒缓障碍等。本病的后期 空洞常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出现面部洋葱皮样痛温觉缺失 自外侧向鼻唇部发展;累及疑核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累及舌下神经核伸类肌及肌束颤动;累及面神经核出现周围性面瘫;前庭小脑通路受累出现眩晕 眼震和步态稳。
3.脊髓空洞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1 感觉症状
根据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 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 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 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 痛 温觉减退或消失 深感觉存在 该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2 运动症状
颈 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 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 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 尤以两手的鱼际肌 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 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 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 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 温觉障碍 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 伴咀嚼肌力弱 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 可出现眩晕 恶心 呕吐 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 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 肌张力亢进 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阳性 晚期病例瘫痪多加重。
3 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空洞累及脊髓(颈8颈髓和胸1胸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 出现Horner综合征 病变损害相应节段 肢体与躯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 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惟一体征 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 称之为“半侧少汗症” 而更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 或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 通常角膜反射亦可减弱或消失 因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可导致双侧角膜穿孔 另一种奇异的泌汗现象是遇冷后排汗增多 伴有温度降低 指端 指甲角化过度 萎缩 失去光泽 由于痛 温觉消失 易发生烫伤与碰 创伤 晚期病人出现大小便障碍和反复性泌尿系感染。
4.脊髓空洞症应该如何预防
1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 焦虑 烦燥 悲观等情绪变化 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 使肌跳加重 使肌萎缩发展。
2 合理膳食 保持消化功能正常。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患者保持消化功能正常 合理调配饮食结构是康复的基础。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 高能量饮食补充 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 以增强肌力 增长肌肉 早期采用高蛋白 富含维生素 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并积极配合药膳 如山药 苡米 莲子心 陈皮 太子参 百合等 禁食辛辣食物 戒除烟 酒。中晚期患者 以高蛋白 高营养 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 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 注意预防感冒 感染。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 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 一旦感冒 病情加重 病程延长 肌萎无力 肌跳加重 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 如不及时防治 预后不良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 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从而使患者肌跳加重 肌力下降 病情反复或加重。
5.脊髓空洞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常规及动力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 空洞较大可引起椎管轻度梗阻和CSF蛋白增高。
二 影像学检查
1 CT扫描
80%的空洞可在CT平扫时被发现 表现为髓内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囊腔 其CT值与相应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相同 平均较相应节段脊髓CT值低15Hu 相应脊髓外形膨大 少数空洞内压力较低而呈萎缩状态 此时其外形欠规则 当空洞较小或含蛋白量较高时 平扫可能漏诊 椎管内碘水造影CT延迟扫描 可在脊髓空洞内见到高密度造影剂 当空洞部直接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时 造影剂可通过脊髓血管间隙或第四脑室的交通进入空洞 因此 注射造影剂后延迟扫描发现髓内高密度影的机会较高 伴发脊髓肿瘤时 脊髓不规则膨大 密度不均 空洞壁可较厚 外伤后脊髓空洞常呈偏心性 其内常可见分隔。
2 MRI
MRI矢状面图像能清晰地显示空洞全貌 T1加权图像表现脊髓中央低信号的管状扩张 T2加权图像上空洞内液呈高信号 无论T1或T2加权图像 空洞内液信号均匀一致 横断面上空洞多呈圆形 有时形态不规则或双腔形 边缘清楚光滑 在空洞的上 下两端常有胶质增生 当增生的胶质组织在空洞内形成分隔时 空洞呈多房性或腊肠状 空洞相应节段的脊髓均匀膨大 由于脑脊液的搏动 T2加权像上脑脊液呈低信号 这种现象称为脑脊液流空现象 脊髓空洞内液与脑脊液相交通 并可具有搏动 因此这些病人在T2加权图像上可见到低信号的流空现象 与T1加权所见颇为相似 由于空洞内液搏动程度不同 信号缺失区的形态可与T1加权时的范围不一致 多房性空洞由于分隔的存在导致搏动较弱 流空现象出现率较低 但当其交通以后空洞内流空现象出现率明显增多 因此如发现流空现象缺失则提示多房分隔的存在 非搏动性空洞常为单发 其长度直径均小 施行分流术后空洞内搏动幅度减弱甚至消失 因此空洞内流空现象的观察亦可作为手术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MRI是诊断的最有效工具 在绝大多数病例均能显示脊髓空洞以及其伸展范围和大小。
3 其他
采用感应电流检测肌肉收缩功能 对于有严重肌麻痹者可出现电变性反应 检测运动时值常有增加 肌电图检查对于脊髓下运动神经元通路任何水平的损害有意义。
6.脊髓空洞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1 脊髓空洞症饮食应含有很多高蛋白 高维生素 容易消化的食物 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 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 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2 脊髓空洞症病人不宜服用对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 如辣椒 咖啡等 尤其是急性期的病人及阴虚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
3 脊髓空洞症的患者饮食要遵医嘱给予饮食 饮食要以稀软开始到体内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其它饮食。注意不要吃过多的油脂的食物。要合理搭配糖 脂肪 蛋白质 矿物质 维生素等 做到科学饮食
7.西医治疗脊髓空洞症的常规方法
一 治疗
一般治疗采用神经营养药物 过去曾试用放射治疗 但疗效皆不确切。鉴于本病为缓慢进展性 以及常合并环枕部畸形及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而且这些又被认为与有关 因此在明确诊断后应采取手术治疗。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统一的手术方式。手术的效果仍需要通过较大量病例的实践与较长时期的观察。手术的理论依据是:①进行颅颈交界区域减压 处理该部位可能存在的畸形和其他病理因素 消除 预防病变发展与恶化;②做空洞切开分流术 使空洞缩小 解除内在压迫因素 以缓解症状。
1 颅后窝 颅颈交界区减压术按常规颅后窝减压术方式进行 包括切除部分枕骨和上颈椎椎板 将硬膜广泛敞开 分离粘连 着重于解除枕骨大孔区之小脑扁桃体下疝 蛛网膜粘连 使第四脑室中孔脑脊液流出畅通。对脊髓空洞症有较好的效果。如发现有肿瘤 囊肿等病理因素 需一并作处理。
2 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行枕 颈切开术 将硬脊膜切开 探查空洞部位之脊髓 一般情况下可发现脊髓膨隆。于脊髓最膨隆处的背侧中线 沿后正中裂选择一无血管区 纵形切开脊髓 到达空洞腔。显露脊髓空洞 然后切开空洞并排放液体 于切开处向囊腔内放置一片硅胶膜 以丝线缝合于硬脊膜的边缘作为持续引流的引物 可改善症状。
3 脊髓空洞转流术按颅颈术式打开枕颈区 于空洞内放置一条细硅胶管 作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引流术;或将导管送至小脑延髓池或桥池作分流术 对解除脊髓空洞症状有较好效果。
其他治疗包括维生素B族 血管扩张剂 神经细胞代谢功能活化剂等 均可应用。尚可根据病情采用体疗 理疗 针刺疗法 以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二 预后
本病进展缓慢 常可迁延数十年之久。手术近期疗效明显 但手术亦非根治性手术 应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并通过MRI定期观察空洞及脊髓变化。